从新中国成立那会儿的一穷二白铭创配资,到现在啥工业门类都有,只用了大约70年时间,咱们中国的工业实力就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。
图片铭创配资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苏联怎么通过一次援助,让新中国站稳了脚跟呢?
这事儿得从苏联帮助咱们国家建设的“156个项目”说起。
那么,那时候苏联到底给咱们提供了哪些帮助呢?这些帮助对中国的工业发展有啥大作用呢?
【一、从零开始的中国工业】
从近代以来直到新中国成立没多久那会儿,咱们国家的工业水平一直都在世界上比较靠后。
19世纪60年代,晚清政府搞起了洋务运动,这标志着我国工业化的开始。
那时候,中国想引进西方的技术和管理方法,来提升国家实力和实现生产现代化。不过,因为清政府受到好多限制,最后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就只在造船和军工这些方面有点进步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然后进入民国政府时期,那时候中国虽然有了点儿轻工业,还有一点点重工业这些现代工业的影子,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一直欺负我们,加上他们通过不平等条约、经济控制这些办法来捣乱,让咱们国家的工业没法自己好好发展。
同时,因为国内战乱不断,持续时间很长,这不仅让资源变得匮乏,还破坏了基础设施,所以我国的工业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。
所以,新中国成立那会儿,咱们国家的工业基础差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
那么,当时咱们国家的工业基础到底有多差呢?
那时候,我国的工业体系很不完善,大多数工厂设备陈旧,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工业生产链。这样的工业底子,比起西方发达国家差得远,就连和当时的印度比也显得不足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另外,中国工业发展的地区差别很大,分布得很不均匀。
那时候,咱们国家的大部分工业都集中在像上海、天津这样的沿海大城市,反观内陆地区,工业化水平就比较低了,几乎可以说是没啥工业。
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方式让资源和资金都聚到了一起,从而让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别变得更大了。
因为多年的战乱和外部侵略,资源分配变得很不平衡。有的地方因为资源用光了或者被战争毁了,就没法进行正常的工业生产,这样一来,工业发展就更加难了。
碰到这种难题,那时候咱们国家只能想办法找其他工业厉害的国家来帮忙发展工业,而咱们的“老大哥”苏联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所以,在1949年,苏联的政治局委员米高扬来中国跟我们领导人聊天的时候,我们就向苏联提出了想要他们帮忙的请求。
然后,1950年,周总理带着团队去了苏联,商量怎么援助我们。经过一番讨论,苏联答应借给我们3亿美元,利息很低,只有1%,用来帮助中国搞50个建设项目。
这么低的贷款利息,就好比苏联是免费借钱给我们,用来发展我国的工业。
咱们国家打算在1954年到1963年这十年里,用农产品和原材料来逐步还清债务。
然后,我国在1952年和1954年这两年里,又接着商量了援助项目的事情。
最后,经过几轮谈判,苏联同意帮助我国建设156个项目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【二、 “156项工程”确立与实施】
从1950年到1957年,苏联对中国的156个援助项目是分好几个阶段来确定并且逐步落实的。
1950年的时候,中国开始了第一批项目,那时候我们从苏联那里得到了50个大工程。
这50个项目大都聚焦在军工和基础工业上,包括了钢铁、电力、煤炭、机械、化工、冶炼、汽车制造、造纸等多个关键行业。
在这些项目里,军工项目占了很大一部分,差不多是三分之一的样子。
但是,为啥咱们要这么使劲儿地发展军事工业呢?
新中国成立后,中国遇到的国际环境越来越紧张。那时候,国际上正处于冷战的激烈时期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而美国对中国采取了非常敌对的做法,比如在外交上不跟我们往来、经济上对我们封锁、军事上把我们团团围住等等。
那时候的中国,如果光靠自己的军事工业,很难跟美国抗衡,所以我们国家在军事工业方面“使出了浑身解数”。
然后,1953年,中国和苏联商定了156工程的第二批具体项目。
这次项目总共有91个工程,其中包括1座炼油厂、2家钢铁厂、32家机械制造厂、16家动力与电力机械制造厂、12个煤矿、10座发电站、8家冶金厂、7家化工厂、1家食品加工企业和2家制药厂。
这批工程和头一批的50个项目,预计在1953年到1959年这段时间里,会一个接一个地开始建设。
那时候有人估算过,说等头两批总共141个工程项目都建好了铭创配资,中国就能有自己的工业体系,工业生产能力也会大大提高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预计到1959年,中国发的电会有200多亿度,煤的产量会涨到1亿吨,钢产量也会超过500万吨。
这会赶上苏联在1928年到1932年那时候的工业实力,并且还会比1937年中国工业的顶峰状态更厉害。
后来,两边又谈了三次,一起商量出了174个援助项目。不过,因为有些工程项目后来有变动和合并,所以最后确定下来的施工项目是150个。
156工程的项目是从1950年起,一项一项开始建的,到了1969年,所有项目都建好了。
这些项目涉及军事、化学、机械、能源、冶金、轻工业和医药等众多行业,并且它们分布在我国从南到北的各个地方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在搞这些项目的时候,苏联给了我们技术参数、资料,还提供了相关设备,并且派人来指导、培训我们的技术人员做项目设计。
头十年里,苏联陆陆续续派了超过10800名的经济和文教专家到中国来帮忙。
在这些苏联专家与顾问里,技术专家大概占了八成,而且好多专家和工程师都是为了参与“156项工程”建设而来中国的。
可以说那时候的“老大哥”苏联,对我们这个兄弟真的是全心全意、毫无保留。
【三、“156项工程”对中国工业化的贡献】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苏联的大功劳,首先就是搞了个“156项工程”,把这些大项目放到了咱们国家的东北、中部和西部,这样一来,以前那种工业都挤在海边和大城市的情况就变了,解决了我们国家刚开始那会儿工业分布不均的问题。
这些项目重新规划了中国的工业地带,让工业分布变得更合理、更平衡,还带动了那些之前工业不发达的地方快速发展起来。
另外,“156个项目”也大大地推动了城市的发展速度。
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,只有几个大城市有重工业,但这些项目一搞起来,好多城市就飞快发展,变成了挺重要的工业基地。
此外,“156项工程”在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上,不单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的建设,也是一次关键的技术引入和人才培养的经历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实施了“156项工程”之后,我们国家大量采用了苏联的先进科技、器械以及管理方法。
引进这些国际技术,让工程建设变得更快更好,同时也让项目运行得更顺畅更稳定。
更重要的是,这些尖端科技给中国的技术人员们带来了学习和动手做的机会,推动了国内技术的更新和提升。
在推进“156项工程”的建设和运行期间,许多工程师、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得到了实际的锻炼,并快速成长。
这些人才的培育不光帮当时的项目建设搭了把手,还为中国后来的工业进步和科技创造攒下了宝贵的人才力量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另外,“156项工程”对中国的产业结构转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。
在这个项目里,中国建起了大型钢铁厂、化工厂、机械制造厂这些重工业设施,这样一来,就能制造更多工业产品和材料,不那么依赖进口了。
这不但增强了国家自己生产东西的能力,还为以后很多工业领域的发展打下了好基础。
另外,这种大范围的工业化发展让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得更加多样。
随着工业和制造业的不断壮大,中国经济慢慢不再像以前那样只靠农业,而是转向了多种多样的工业产业来支撑。
这种变化让中国的经济更高效,国际竞争力也更强了,给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加了把劲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另外,工业化还加速了城市的发展。
随着工业项目变多,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搬到城市,想找工业或服务业的工作机会。
这种人口迁移让中国的社会面貌大变样,同时也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,加快了现代化的步伐。
同时,“156项工程”也让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得到了提高。
随着工业能力不断提升,中国慢慢变成了制造业的一个重要中心,大量工业产品开始销往国外。
这不但让中国赚了不少钱,也让中国在国际买卖中的位置提高了不少。
可以说,“156项工程”不光是建了一些工业项目那么简单,它还是中国走向工业化道路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它不仅让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工业化进程大大提速,还改进了工业布局,培育出了一批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,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,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长远的影响。
这些项目顺利完成后铭创配资,给中国的高速发展打下了牢靠的基础,还给之后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带来了珍贵的经验和教训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金港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